省实百年,桃李荟萃丨郑嘉莹:从NYU体育管理转研南加大BA,斩获咨询巨头高薪OFFER!

私立学校网    2024年11月28日

  省实百年,桃李荟萃丨郑嘉莹:从NYU体育管理转研南加大BA,斩获咨询巨头高薪OFFER!

  “Nants ingonyama bagithi Baba……”刚拨通郑嘉莹的微信电话,一声洪亮的非洲男声划破寂静,随即而来一阵缓和而又富有节奏感的旋律。这首来自《狮子王》电影的主题曲《Circle of Life》,是郑嘉莹设置的微信电话铃声。那激昂澎湃的曲调,也是她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生活写照。而回首八年留美生活时光,从纽约大学到南加大马歇尔商学院,从体育管理到商业分析专业,她始终坚持“兴趣为先,快乐至上”的人生信条。凭借一路积累的优异学业成绩与丰富实习经历,今年她顺利拿下全球最大咨询公司之一麦肯锡的工作录取信,在佐治亚州开启人生又一新篇章。下面,跟着郑嘉莹的精彩讲述,感受美国留学生活的独特魅力↓

  纽约是繁华热闹的也是让人孤独的城市属于我的赴美留学的故事,大概要从海外大学申请阶段谈起。相信每个学弟学妹在准备海外大学申请时,都会有一到两个重点考虑的因素,可能是专业,可能是兴趣,也可能是特长。而在我这,最先确定下来的兴趣点,不是专业方向,而是大学所在的城市环境——对我而言,“study life balance”并不是说把学习和生活独立开来,恰恰相反,二者应该是互相影响、彼此融合的关系。就像当初我选择来省实AP走国际教育路线时,除了认可AP课程特色和优势,更重要的是学校环境和学习氛围很好,不仅鼓励学生多元发展,而且也能提供舞台给不同特长的学生发光发热。

  很幸运的是,在高三申请季到来前,我争取到一个赴美游学的契机,得以提前领略纽约这座“最富城市”的独特魅力。那是在高二的暑假,我和同班同学Ariel申请了康奈尔大学的夏校项目,一起去到“康村”深度体验藤校课堂。几天下来我发现,“康村”虽美,但对我这外向活泼的性格来说,实在是过于偏僻安静了。于是在美丽但偏僻的“康村”呆了几天后,我和同学决定,顺道去纽约市中心city walk。

  走进市中心,属于繁华都市的浓浓“诱惑感”几乎是扑面而来——不管是地理位置,还是起居饮食,都非常方便;更重要的是,发达城市的实习就业资源更为集中,对毕业生找工作很有益处。那繁华热闹的生活场景,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。于是在高三申请季,我就和升学老师探讨了申请了纽约大学的想法。

  尤其是大一刚到纽大的时候,身处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,也不认识几个朋友,身边的同学又非常忙。

  基本上大家一出教学楼就四散开来,不是忙着去社团活动,就是忙着实习面试,很难找到新朋友一起玩耍。但好在这四年一直有高中同学Ariel陪着,我也没有那么孤单。至今我也很感谢自己当年选择来到省实AP,有幸认识一位值得深交的挚友,在我往后的留学生活给予我许多支持与陪伴。

  在纽大读体育管理:人要敢于为兴趣“买单”

  在MBTI人格测试还没火起来的2016年,我身上的ENFP特质已经相当明显——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,就敢于做出决定以及坦然接受任何结果。在确定纽大目标后,我也和升学老师深入交流了专业选择。由于我本身很喜欢体育运动,像网球、兵乓球、羽毛球、篮球、拉丁舞等等基本都会一点,老师便建议我结合特长学习经历撰写申请文书。

  最后决定去纽大读体育管理专业,也算是为兴趣“买单”。一想到未来四年里,既能享受体育运动乐趣,又能从商业视角学到专业知识,以后工作不仅可以带薪看球赛,还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自己喜欢的球员,何乐而不为?于是,在ED2阶段收获纽约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录取信后,我陆续撤销了其他名校的申请。然而,深入学习后才发现,实际上的体育管理专业课程,与商科课程没有太大区别。

  大学四年里,我们同样要学习会计、市场营销、金融等商科课程,只是区别在于课程案例聚焦于体育商业领域,像是分析NBA球队如何做marketing,或者学习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等课题。

  除了基础商科和人文科学等课程外,体育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,选修Sports Law、 Sports Sponsorship以及Sports media strategies等课程。

  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课程是Sports Law,讲课的教授都是美国执业律师或是大法官等,他们的讲课内容和方式都跟常规课程有较大差别。对我来说,学习这门课完全是“从0到1”的突破,让我对许多现实案例有了新的认识。

  举个常见的例子,当观众在球馆内看比赛期间不小心被球击伤,大家都会觉得是“球馆负全责”,但实际判定责任时,法律认为当一个观众进入球馆看比赛,他便默认了意外受伤风险,因此当事人可能也要对这场意外负有一定责任。除了上述课程学习之外,纽大的体育管理系还会开设校企合作课程,即邀请一些公司来给学生们发布课题,包括研究真实的行业案例,或者给电视台的综合搏斗类节目写剧本,又或者是围绕某项体育赛事招商赞助开展市场调研。等到期末,公司负责人就会过来听学生汇报(presentation),得分最高的团队还会有“奖励”,比如获得该公司的免推实习机会等等。

  从我四年的学习历程来看,体育管理专业的学习门槛不高,但也需要学生是真正热爱体育行业(毕竟未来工作大概率用爱发电),以及对一些热门体育项目有一定了解。最重要的是,学生的network(建立人脉)能力要在线。可能是因为美国体育圈的从业者相对较少,基本大家都互相认识,而“口碑”和“人脉”就是公司开展业务、推广产品的决定性因素,也是个人实际工作中体现竞争力的关键。

  本科即将毕业那会儿,我就已经决定要继续读研。但不巧,赶上了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,“无缝读研”的想法算是无疾而终,我继续留在了国内。

  在国内生活的那一年,我陆续积累了一些体育行业实习经历,包括体育品牌营销增势、组织Super Bowl(超级碗)观看派对、体育品牌赞助招商等等,这为后续申研文书增色不少。在体育圈实习过半,我认识了不少“混”美国体育圈的同行朋友。随着工作对接深入,我渐渐发现大多数美国体育企业对国际学生所开设的基层岗位,是无法提供Sponsorship(留学生在美长期工作的身份)的;同时工作薪资比较低,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比较有限,基本上是“用爱发电”的状态。

  意识到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后,我便决定“半跨行”读研,并幸运地收获了南加大马歇尔商学院的商业分析(BA)专业以及康奈尔大学的管理专业录取信。虽然“康村”在国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更高,但当时考虑到自己本科阶段已经读了体育管理专业,也学了不少market和management的专业技能,如果再学相近的专业,未来就业路径可能会比较局限,就业岗位偏向同质化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我最终决定去南加大读商业分析,为后续就业增加更多竞争力。

  要说读研期间与本科期间最大的区别,那大概就是BA专业要求学生掌握coding(写代码)的技能。当时班上超过半数的同学,包括我在内,都是没有写码基础的。最开始看不懂代码的时候,自己内心还是有些慌张,害怕学不好这门课程。但好在课程设置比较“照顾”零基础的同学,先从最基础的代码课程开始,在上课前也会让同学们去自学一些网课,掌握一些入门知识,渐渐也就“上道”了。有趣的是,读研阶段所烦恼的coding,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用到,反而是excel等办公软件更常用。

  除了课程内容让我印象深刻之外,南加大和纽大的校园环境和生活氛围也有很大差别。前者可能因为是“充满阳光的体育大校”,又有橄榄球队,又有篮球队等社团,所以整体生活氛围更加快乐自由,充满活力。例如南加大在举办橄榄球赛前有个传统仪式——聚集学生们一起派对狂欢,这时学校到处都是人山人海,特别热闹好玩。

  整体来看,在我的两年读研生活中,实际的课程学习只占比一小部分,更多还是忙着交朋友和找工作。虽然美国读研可能只需要一年或一年半,但大多数国际学生可能都会选择延长一学期再毕业。这主要是考虑到,如果实习结束后没有收到实习企业的return offer,学生就要立刻重新去找工作,否则在毕业后又没找到工作的情况下,就会面临OPT失业期倒计时。为了避免失业期用完并且没有H-1B签证而无法继续留在美国的情况,大家都会尽量延迟毕业的时间来争取申请工作的时间。

  毕业拿下麦肯锡OFFER!年薪百万,无惧35+危机?

  美国留学毕业后的工作去向,大概是所有国际学生都会思(烦)考(恼)的问题。而要解决这项生存大计,前提是有丰富的实习经历作为个人简历“背书”。

  虽然在美国找实习并不容易,但好在纽大体育管理系对学生实习比较上心,常常会举办很多就业指导会,让企业过来学校做分享。我的第一份实习,是在大三那年“误打误撞”找到的。最早是在学校听老师们推荐过Excel Sports Management,于是便在网上搜索了公司官网,直接往招聘邮箱“海投”了一轮简历。不知道是不是当时他们公司在招聘实习生比较混乱,跟我约面试就reschedule了五六次,后来更是直接给我打电话面试,说看到简历没有问题,只聊了五分钟就通过录取。

  有了这段实习经历奠定基础,后续找一些知名公司的实习机会时也顺利不少。在马歇尔读研过半时,我拿到了“咨询巨头”麦肯锡GCI分析岗的暑期实习OFFER,利用研究和建模技能,对10+个金融机构客户的支付策略作出分析报告,帮助30+金融机构改善商业银行的收入表现。同时也和银行部门和金融客户互动,探讨数字领域的技术进步,并帮助其优化财务基准产品,提高数据接收和验证的效率和透明度。在暑期实习结束后,我顺利拿到了RETURN OFFER,等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入职公司。但正如我前面所说,由于公司给的工作开始时间较晚,为了尽量减少失业期,我也延毕了一学期后才正式工作。

  相对而言,在美国能够为国际学生提供Sponsorship的公司,除了知名的咨询机构和投行外,也就是互联网大厂比较慷慨。因此,如果想要打动这类型公司,从而顺利拿到工作机会,留学生要注重简历中的“万金油”技能,实习经历尽量接近想要申请的岗位方向。比如我现在的工作岗位,面试官更看重学生的分析能力、数学逻辑思维、创新能力等等,而不会对学生本身的专业背景有硬性要求。工作强度方面,虽然我不用和其他传统咨询人员一样,跟着项目“飞”世界各地,但在咨询旺季阶段加班也不少,工作节奏也很紧张,基本都是忙得团团转。但在美国工作的性价比还是不错的,就算是能者多劳,多劳也会多得。虽然不比律师和程序员那么“高薪”,但像麦肯锡这类“咨询巨头”,还是能给到刚毕业的研究生相对不菲的起薪收入。而且除了工资外,可能还会有年终奖金;而且工作一两年后,公司也会根据个人工作能力以及项目操作表现给予升职加薪的机会。

  这也可以看出,美国咨询岗也是比较欣赏工作经验丰富、工作年限长的员工,不大会出现“35+就被毕业”的职场危机(除非是经济大势影响)。抛开薪资福利不谈,刚毕业的学生如果能进入世界巨头公司工作,也是一个拓宽视野、增长见识的机会。但大多数情况下,面试官更为青睐于在美国读本申研的国际人才。属于我的留美故事,正在麦肯锡迎来新篇章。希望未来能在麦肯锡见到更多省实AP的学弟学妹们,也祝看到文章最后的学弟学妹们天天开心,祝省实一百岁生日快乐!

Copyright @ 2022 私立学校网 www.teyiku.com
沪ICP备13002341号-13